1960年,他考上了全国最好的大学
来源:  顶端新闻
时间:  2023-07-03 17:06:32

田学甫老人在看《北大人》

眼下,高考成绩已经公布,广大考生忙着填报志愿,选择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。87岁的田学甫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,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,他当年是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的?近日,田学甫老人讲述了他的报考故事。

学习刻苦,他晚上做梦都在背公式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田学甫是从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的,现住在王城大道与邙岭大道交叉口附近的黎明小区。

近日,记者来到田学甫老人家里看到,桌上放着“北京大学化学系1960级毕业40周年纪念”水杯,角落里堆放着《北大人》期刊等。纪念水杯有一对,一个是田学甫老人的,他送给了自己的孙女,另一个是其老伴儿李彩云的。说起自己的求学之路,田学甫老人感慨万千:“我是农村娃,通过上学改变了命运。”

田学甫的老家在南阳,因家庭贫困,他12岁才上学。1957年,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阳最好的高中。他学习很刻苦,就连晚上做梦都在背物理、化学公式。他的成绩比较稳定,一直名列前茅。他说,那时,大家发自内心地渴望学习知识,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。

在田学甫老人的记忆里,高中生活很苦,学生除了学习,还要劳动。白天学习、晚上劳动是很多学生的常态。此外,每月伙食定量,男生每月32斤粮食,女生每月29斤粮食,田学甫每天都吃不饱。不过,令他感动的是,有些女生吃不完会将粮食分给他。

借来牛车,拉着生病的同学去考试

在那个年代,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不可攀。可以说,能一路坚持下来参加高考的学生,都是经过命运洗礼后留下的“幸存者”。田学甫老人记得,1960年高考是在7月。考试前,他和其他同学一样,压力很大、感到焦虑。“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有信心的,但我写字速度慢,担心答不完题。”他说。

“该考试了,班里有不少同学因压力太大病倒了。”田学甫说,他就读的学校在城东头,高考考场在城西头,作为班长的他从村民家借来牛车,拉着生病的同学去考试。

7月的天很热,从窗外传来聒噪的蝉鸣声。不知是天太热,还是太紧张,田学甫刚坐进考场就热得汗流浃背。不过,当他拿到试卷后心里一阵窃喜。“一看题目我就不紧张了,都会做。”田学甫老人回忆起当年参加高考的一幕,笑了起来。

响应国家号召,他选择了理工专业

田学甫的老伴儿李彩云也获赠一个纪念水杯

田学甫老人回忆,那时,填报志愿不是等高考分数下来再报,几乎是凭感觉填报。因为信息闭塞,他对全国的高等院校了解甚少,不过在他心中,北京大学是全国最好的大学,所以在填报志愿时,他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大学。

为啥选择化学专业呢?田学甫老人说,其实,他最感兴趣的是历史专业,这是受小时候经常看唱戏、听说书的影响。不过,那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,国家急需相关方面的人才,老师建议考生报考理工专业。为响应国家号召,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出一份力,他报考了理工专业。

那时流行一句顺口溜: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。”田学甫的物理、化学成绩差不多,考虑到物理注重理论,化学注重实践,他最终选择了化学专业。

田学甫被北京大学化学系录取的消息传开后,在学校和老家均引起了轰动。“我到学校查录取结果时,刚到学校门口就有一名同学把好消息告诉了我。”田学甫老人说。

令田学甫老人印象深刻的是,持“上学无用论”的父亲态度转变最大,原本不支持他上学,得知他考上了中国最高学府,父亲成为家里最开心的那个人,逢人便夸儿子有能耐。

从事污水处理研究,他参与的项目曾获国家二等奖

田学甫格外珍惜上大学的机会,进入北京大学后,他并未放松,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,经常泡在学校图书馆里,上下两册的《有机化学》不知翻了多少遍。

“我们是6年学制。”田学甫老人说,受历史因素影响,他们那一届学生到了1968年才工作,他被分配到青海的一家化工研究所,从事污水处理研究工作。他参与的相关研究项目曾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得了国家二等奖。

后来,田学甫所在的单位整体搬迁至洛阳,也就是现在的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,他也举家在洛阳定居。他的工作内容始终和污水处理有关,还被评为高级工程师。

受田学甫的影响,他的3个子女学的也是化学专业,其孙女更是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专业,与他成为校友。

田学甫老人说,他们当年填报志愿有很深的时代烙印,跟国家的发展密不可分。最后,他祝福广大考生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。(洛报融媒·洛阳网记者 魏巍 文/图)

标签:

猜你喜欢